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陈凯:个人养老金制度半年总结和未来展望

  2023-06-21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找到了最后一块拼图。如今,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已经满半年,现状发展如何?未来的方向何在?

  在我国老龄化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居民养老愈来愈成为国民话题,因此,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各个金融机构,尤其是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大力宣传,并推出各种激励政策,一时间受到了多方的关注。截至2022年底,参加个人养老金的人数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达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在经历初期的开户火爆后,个人养老金开户进入了平稳期。根据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25日,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达3743万人。单纯从参与人数来看,个人养老金制度对居民的吸引力是比较大的。如果横向比较,与2018年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相比,个人养老金无论从关注度、开户数还是缴费额方面都远超之前的试点,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制度设计合理。目前来看,个人养老金在制度设计上摒弃了2018年的固定保险产品制度,改为采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个人账户制度。每个参与者都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设专属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参与者通过此账户进行自主投资,由个人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制定专属投资策略并分配在不同产品间的投资比例。同时,更为优惠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鼓励中高水平收入的居民提前为养老进行储备。这不仅增加了个人退休后的收入现金流,还缓解了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压力。

  二是居民养老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和媒体不断宣传,居民愈发意识到未来养老规划的重要性。尤其是在2020年全球疫情后和前所未有的市场波动背景下,中国的年轻一代开始意识到对退休规划和长期投资的需求。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联合撰写发布的《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显示:55.8%的城市居民认为应该跟儿女分开居住,相互独立;53.3%的城市居民认为应该跟子女相邻居住,享受一碗汤的距离;32.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靠专业机构照料,减轻子女负担;仅有14.3%的受访者希望跟儿女同住继续一起生活,养老靠子女。调查显示,独立自主的养老观念明显占据多数。而独立养老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求个人提前进行财务规划,这也是为什么个人养老金制度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三是产品选择更加丰富。在之前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中,受到质疑最多的就是产品选择过于单一。虽然产品按积累期养老资金的收益类型分为收益确定型、收益保底型、收益浮动型三种,但整体设计还是在“保险”这个框框中。这种设计基本锁死了投资方向,投资者在产品选择上的灵活度非常小,影响了居民的投资热情。而个人养老金制度则改为账户制度,居民在开户之后可以自由选择投资方向。既有风险较大的养老目标基金,也有较为保守的定期存款,还有专属的个人养老保险产品。丰富的选择方向让个人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养老规划在不同产品直接进行分配。未来还可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调整自己的投资配置比例。即使暂时不确定投资方向,也可以在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后缴费以享受税收优惠的额度。

  总体来看,个人养老金起步半年,目前效果不错。当然,也要看到目前开户人数增速放缓,部分账户空置的潜在问题。但长期来看,其蕴含的巨大发展空间毋庸置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还有三处需要关注和调整。

  一是优化税优激励政策。目前个人养老金个税政策是这么规定的:在投资环节,按照1.2万元/年的缴费限额,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领取的个人养老金单独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单纯依靠这种税收优惠激励,将对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几乎不会吸引低收入者参与购买。因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的起征点是每月5000元,对收入不到起征点的人来说,现行的税收政策毫无吸引力。对于收入略高一点的个人,这一政策也并不一定划算。目前在税优额度上还有争议点,需要观察几年实际情况,再结合国际经验,动态调整激励政策。既不能一味地提高税优额度上限,带来社会的不公平,也不能一直维持较低的税优额度造成吸引力下降。未来税优政策根据试点情况不断调整,也不失为一种次优策略。

  二是继续加强养老规划重要性的宣传和引导。在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的初期,大部分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是采用了现金激励的方式来扩大宣传和吸收客户。但随着大家对个人养老金制度认识的不断加深,开户人口也终将接近饱和,后续则应该加强养老规划和风险意识方面的投资者教育,不仅要让居民正确地理解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运行模式和运作机理,还要引导居民理性的投资理念,形成良好的养老规划意识。参考国际经验,政府要主动出面来加强相关的宣传,利用政府的公信力来提高制度的号召力,给投资者更多的信心。金融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客户网络渠道,将养老规划和风险管理的理念传达给投资者。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个人养老金的覆盖水平,也可以为之后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改革打好基础。

  三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虽然居民的养老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专业的金融投资领域,大部分人都无法作出合理的选择。个人养老金账户也是如此。据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证监会网站等相关网站综合统计,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经过多次扩容后已经有600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包括公募基金、商业养老保险、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等等。一方面丰富的产品给了投资者更多的选择空间和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难度。面对如此多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自己,已经成为不少投资人面临的问题。中长期来看,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的客户流量沉淀率会与开户行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息息相关。金融机构需要在丰富可投资产品种类的同时,更多关注投资者教育,增强投资者风险意识和理财规划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更好的客户留存率,发挥个人养老金长期投资的效果。

  综上所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半年考试成绩基本满意,但未来的发展之路长且艰难。整体的制度框架目前已经搭好,但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改进,才能让个人养老金制度真正发挥养老保障的效果,为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起到应有的作用。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816期,2023年6月21日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