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概况 | 理事会员单位 | 下载专区 |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 风保学社   
刘新立:气候异常形势严峻 风险减量正当其时(上)

  2023-09-13

  在9月6日-7日举办的第三届国家灾害治理与风险保障论坛上,风险减量一词成为会议的焦点。实际上,在今年夏天多地遭受罕见暴雨洪涝灾害之际,保险业加强关注从经济补偿向风险减量的模式转变正当其时,同时也是保险业面对巨灾风险发生变化的及时响应。

  从灾害风险保险的前端,即灾害风险来看,当前,自然灾害风险已经凸显严峻的形势。

  从短期来说,今年夏天我国遭遇多场百年一遇灾害,多项指标超过历史极值。先是7月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接着,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7日至8月2日,河北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波及全省110个县(市、区),388.8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58.11亿元。此次灾害过程中,据海河水利委员会8月1日消息,海河流域有6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9月7日晚,受台风“海葵”残余环流和季风影响,暴雨席卷了珠三角地区,最大2小时(195.8毫米)、3小时(246.8毫米)、6小时(349.7毫米)、12小时(465.5毫米)的降雨量四项指标已突破深圳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香港的最大1小时降雨量也突破了1884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

  不仅我国巨灾损失严重,国际范围来看,2023年也被认为是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的一年。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3S)表示,2023年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今年北半球夏季气温创下新高,6月、7月和8月的全球平均气温为16.77℃,超过了2019年16.48℃的纪录。多国发生持续蔓延的野火,高温还导致了干旱、病虫害等高发。然而,今夏的高温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尚未完全展现时出现的,异常气候在未来几个月很可能还会持续,目前全球进入厄尔尼诺气候模式,据我国国家气候中心分析,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预计将于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强度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峰值可能出现在今年10月至12月期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通常会发生反向性极端天气,且影响通常在它出现后一年内显现出来,因此,本次厄尔尼诺现象对气温的影响可能在2024年最明显。根据过往数据,1997-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期间,全球气象灾害事件的保险赔付从1997年的108.2亿美元飙升至1999年的483.2亿美元,保险损失总额上涨约3.5倍,而到了2018-2019厄尔尼诺年,保险业相关赔付高达1569亿美元。

  从中期来说,极地及高海拔的山峰上,已经显现出令人担忧的气候异常的结果。据观测,南极海冰范围仍处于这个季节的历史最低水平,月度值比平均水平低12%。世界气象组织称,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卫星观测以来,迄今录得的8月最低水平”。另外,北极海冰范围比平均水平低10%,但仍远高于2012年8月创下的最低纪录。根据相关研究,目前南极海冰面积较1979-2022年的平均值减少了240万平方公里。海冰面积减少不仅意味着生态系统受到直接影响,还意味着南极洲反射阳光的能力减弱,而当白色冰面被深色海面取代时,地球就会吸收这些热量。高海拔地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我国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那里海拔4000米以上,有10万平方公里冰川,亚洲13条大江大河发源于此,包括我国的长江、黄河。冰川素有“天然固态水库”之称,青藏高原冰川储量约占亚洲冰储量的29.2%,中国冰储量的81.6%,是地球上除南北极外冰储量最大的地方,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它就像一座天然的高塔,将冰雪融水源源不断向外输送。2019年,《自然》刊出一项关于全球水塔的研究成果,在全球78个水塔单元中,“亚洲水塔”(AWT)占16个,地位异常重要,同时也最脆弱。有研究显示,近年来青藏高原的很多冰川末端后退明显,冰量急剧减少。冰川融化带来的后果是短期内水会增加,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期间就发现,近50年间,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增加了20%,水量增加了约170立方千米;河流径流量由原来的5500亿立方米增加至6500亿立方米。但长期来看,随着冰川的持续减少,“亚洲水塔”的供水能力正在减弱,以季节性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能够提供的淡水量会越来越少。

  从长期来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于9月6日发表的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球变暖趋势加剧。

  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气候风险加剧,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2023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气候行动失败”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风险。而在2021年和2022年的全球风险报告中,气候变化均位于严重风险的前列。

  气候异常带来的灾害天气使得农业、工业及服务业均遭受巨大损失,中国是世界上极端天气多发的国家,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高温干旱、洪涝暴雨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保险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在应对气候风险、推动社会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气候异常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险企若既要履行风险承担的责任,又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就要将风险减量作为一个突破口,实现风险管理模式变革。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825期,2023年9月13日

友情链接   北京大学  |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