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89场
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Timothy Swanson(瑞士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教授)
讲座主题:人口动态、抚养比与农业技术的模型
主持人:张世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讲座内容:
在未来一个世纪,全球经济将经历两种前所未有的趋势的融合——即世界人口达峰,同时人口增长率趋近于零。这一结合将使全球人口金字塔结构和人口抚养比出现反转。人口群体中的年轻人比例相较于之前有所降低,70岁以上人口相对于工作人口的比例则升高,即人口抚养比升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世界人口抚养比一直保持在10%以下;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未来这一比例将增长到30%,全球经济将因此面临严重的人口问题。另一方面,全球农业技术变革使得单位作物所需农业土地减少。Timothy Swanson教授在全球农业技术变革的背景之下对上述人口结构与抚养比的问题进行了建模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了人工智能在农业技术变革中的辅助作用。
Timothy Swanson教授基于前人研究,构建了包含食物、土地利用、人口、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等多变量的MAVA模型,对1960—2010年的观测变量进行拟合,并预测了2010—2100年各观测变量的变化。模型结果显示,未来人口与土地利用水平将提高,同时其增长率将不断降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使土地利用的增速低于人口与粮食的增速。然而,农业技术发展也会导致儿童教育成本的增加,从而减缓人口增长、导致人口抚养比上升。考虑到人口抚养比的上升趋势,他进一步在模型中加入了与抚养比相关的食物需求和护理需求进行分析。Timothy Swanson教授指出,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使得粮食和土地的增长需求放缓,整个经济系统的发展方向亦发生改变。未来人类经济可能不再趋向于以劳动和劳动收益为基础的经济,而是回到劳动力完全受需求限制的经济模式,经济系统可能会减少科技研发对劳动力的依赖,回到过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的模式。
Timothy Swanson教授进一步在模型中加入了人工智能发展对农业技术变革的影响。人工智能可以从地理维度的横向信息(例如农田间实时共享作物疾病信息)与时间维度的纵向信息(例如检查作物品种的缺陷DNA)两方面影响农业技术。模型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的辅助将减少农业土地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率,但是人工智能辅助太多则会取代人类对技术变革的追求。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90场
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郑家昆,法国艾克斯-马赛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AMSE)和地中海中央理工双聘助理教授(高级)
讲座主题:Morality Meets Risk(道德风险)
参与老师: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郑伟教授、贾若副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冯润桓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魏丽教授、陈泽副教授等
讲座内容:
郑家昆分享了一个系列的三篇文章,讨论人们如何利用情境的不确定性作为借口合理化利己行为。
第一篇文章印证了人们以不确定性为利己行为作掩护。在没有利益驱动时,个体在为自己和为他人决策时均遵循前景理论,展现出一致的风险偏好。然而,当利益成为驱动因素时,个体的风险态度明显转变。在正收益情境下,如果风险由自己承担,个体会倾向于喜好这种风险;但若是在为他人做决策时,则会表现出风险厌恶。在损失情境中,个体的态度呈现相反趋势。文章还发现借口驱动行为的程度差别很大,取决于各种因素,比如个体的风险偏好。为解释这一现象,文章提出了自我信号模型作为理论支撑。
第二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人们在做决策时,能否辨识对方是否将风险作为利己的借口。研究发现无论是在有无风险的环境中,人们通常都能准确判断他人的利他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探讨利他主义和借口驱动行为时,文章并未发现性别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能对同性别和其他性别的利他程度做出正确的推断。
第三篇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保险在以风险为借口的利己行为中的作用。文章发现在面对个体风险时,风险本身并不直接影响合作水平。但是由于保险降低了由利己行为导致的成本,间接地鼓励了人们无需合作。而在面临集体风险时,集体风险常常成为个体拒绝合作的借口。当引入了保险,这种借口便难以立足,促成人们愿意合作。
最后,郑家昆总结了分享的三篇文章。人们擅长制造和发现各种借口,其中以风险为借口的现象尤为常见。这种行为可能加剧社会的分裂,威胁社会的凝聚力。因此,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不仅要关注并有效管理传统风险,更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应对道德风险。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仔细权衡其道德影响,确保政策不仅符合法律要求,还要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标准,从而保证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91场
经院-全健院
“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石雪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助理教授)
讲座主题:Elderly Health and Extended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n China
主持人:吕蓓妮(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秦雪征教授、石菊长聘副教授、姚奕长聘副教授、王耀璟助理教授、袁野助理教授、梁远宁助理教授、庄晨助理教授、Kevin Devereux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黄成教授、孙宇副研究员、潘聿航助理教授、杨佳楠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随着中国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远离父母的地方。退休后,老年父母有可能选择与在外地工作的成年子女同住。然而,由于中国的公共医疗保险是基于地域的,这些老年人在子女居住地无法享受医保覆盖。2017年,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引入了一种直接结算报销方法,使得老年人在非原参保省份的住院费用能够跨省直接结算。
石雪竹的研究中使用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利用2017年改革后建立跨省直接结算系统的三级医院比例作为外生变化,在三重差分设置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改革提高了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并减少了他们的住院自付费用。
研究表明,2017年医保改革显著改善了老年移民的健康状况。具体而言,医保扩展后,老年人在新的居住地更容易获得医疗服务,减少了医疗负担,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还显示,改革后老年人的住院费用显著降低,这表明医保覆盖的扩大有效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通过分析医保网络扩展对老年移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本研究为现有文献提供了重要的补充。结果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考虑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以确保所有老年人,无论其居住地如何,都能享受全面的医疗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还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92场
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
主讲人:奚锡灿(复旦大学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长聘副教授)
讲座主题:Pro-Manufacturing Land Policies of Competing Local Governmen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a
参与老师: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刘冲长聘副教授、吴群锋助理教授、曹光宇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力行教授、席天扬长聘副教授、王轩助理教授、徐化愚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奚锡灿汇报的研究聚焦于中国地方政府在区域城市土地市场中的土地政策。在中国,地方政府拥有实际的区域城市土地市场垄断权,并在不同部门间表现出明显的制造业倾向性的土地分配。研究揭示了地方政府在土地政策制定中的经济动机和潜在的市场影响,这对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奚锡灿首先介绍了一个多部门的定量空间均衡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政策进行非合作竞争的理性和影响。模型的校准和模拟结果显示,观察到的土地政策在平均意义上与地方政府最大化制造业产出时的最优政策相当。这一发现揭示了土地政策中存在的制造业倾向。
奚锡灿进一步指出,即使地方政府的优先目标转变为最大化人均地方实际收入,制造业的土地分配仍然显著超过竞争市场的水平。然而,这种倾向于制造业的土地政策实际上导致了各地区人均实际收入的提高。这一点对于理解地方政府在土地政策制定中的动机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还探讨了在考虑最大化全国人均实际收入的目标时,非合作结果与合作均衡几乎同样有效。这一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